中國江蘇網3月13日訊(記者 郭蓓)“她們一群小老人服務了一個社區的老老人,現在,我們要將她們這群人的服務項目推廣到南通更多社區實施,使之制度化、長效化。”南通市婦聯主席錢鎖梅口中的“她們”,正是扎根在南通汽車貸款基層社區里的社工隊伍——巾幗輓霞。
  南通易家橋社區是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小區。現有居民1325戶,60歲以上人口有近千人,老人數占社區總人數的30%,老齡化程度較高。怎樣讓小區的空巢老老人們活得更帶勁兒,更有尊嚴,已近70歲的小老人錢吉華早在兩年前便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社室內設計工服務的實施主體需要整合力量,以組團服務的形式,針對老人需求有系統性、針對性的服務。”南通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錢雪飛的調研,為“巾幗輓霞”領隊人錢吉華最質朴的夢想插上了照進現實的翅膀。
  2012年8月,成為南通婦兒之家社工服務項目;一年中服務24位社區居民;南通大學66位志願者的借貸先後組團加入,註入了“新鮮血液”……南通易家橋社區“巾幗輓霞”社工服務隊的發展,留下了一長串腳印。
  86歲老人和化療飲食禁忌100個小餛飩的故事
  中午12點,當記者踏進易家橋社區張璇如老人家中時,她正張羅著讓錢吉華這個小老人給她這個老老人量血壓。86歲的獨居老人張璇如年輕時是小學教師,錢吉華和王以蘭通過走訪瞭解到她的養女已近40歲,患有精神疾病住院6年多,老人的心情壓抑,躺在廢品堆里度日。老人生活可以自化療飲食原則理,只是看病困難,錢吉華便和王以蘭主動請醫生入戶檢查送醫送藥,並買了血壓計定時為老人量血壓。每周送菜、送水果,長期堅持下來,古怪的老人親切了,漸漸由最初的排斥到如今的和睦。
  知道老人節省,不捨得買菜,王以蘭和錢吉華便每周給老人送上100個小餛飩。沒送飯菜之前,老人一天三頓就只是白菜、豆腐。現在每周有“外送”餛飩後,張璇如老人的嘴也刁了起來。“考慮到她牙不好胃口小,煮食物又要省煤氣,小餛飩燒煮起來比較方便”,錢吉華告訴記者,自從開展了巾幗輓霞行動,志願者和老人的溝通多了,老人臉色紅潤了,說話和藹了,笑容也多了,有時也像個少女,坐在家裡唱歌給志願者們聽。“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張璇如唱起了年輕時最愛的歌。
  13歲時失母的小老人和94歲老老人的故事
  94歲的史鳳英是社區里最年長的老人。當記者走進她家時,老人正和坐在一邊的朱萍說話。由於老人聽力不好,朱萍幾乎等於貼著老人的耳朵。由於女兒在美國,平時鮮有時間看望老母親。但在老人身邊,卻多了個女兒:朱萍。朱萍早晨十點多幫老人做好飯後,下午兩點多,再攙扶著腿腳不便的老人下樓遛彎。
  陪老人說說話,幫老人按按摩,朱萍知道“老媽媽”想要什麼。“我們攙扶著下樓走路時,手輓著手,總讓我想起自己的老母親。”由於母親在朱萍13歲時已過世,朱萍對母親的記憶已很模糊。每當這對老老人小老人依偎攙扶時,她找到了女兒,她也找到了母親。
  76歲老老人從“被幫”到“想幫”的故事
  76歲的許景淼老人至今不忘去年三月時,曾收到的那張印有服務對象姓名、聯繫方式、座位號的巾幗輓霞越劇專場入場券。
  南通大學志願者們通過社會調查,走訪家庭入住情況後,經巾幗輓霞項目組集合審核後,許景淼成為項目啟動之初24位受助者之一。當結對志願者包海燕將越劇票送到許奶奶家門口時,這位票友簡直不敢相信。
  由於愛人聽力不好,許奶奶平時家裡幾乎沒有聲音,安靜得可怕。經過和志願者的相處,老人精神好了,性格開朗了,也動起了“華麗轉身”的腦筋。
  由於是老軍醫出身,又是個熱心腸,鄰裡間有什麼健康問題都愛咨詢她。有時在院子散步,也熱心到愛為陌生人糾錯。“我看還有近80歲的志願者,我年紀沒有她們大,也有點醫學功底,應該可以嘗試做做志願者,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對於成為巾幗輓霞的一份子,在76歲的許景淼老人看來,是份榮光。
  記者註意到,在江蘇省婦聯近期啟動的尋訪“最美家庭”活動中,給予了錢吉華老人家庭很高關註度。錢吉華在做好巾幗輓霞項目的同時,更是兼顧到了家庭成員、鄰裡之間的和睦。江蘇省婦聯主席繆志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尋訪“最美家庭”就是以宣傳美德弘揚新風為主題,提高家庭文明水平,同時重在發現和培樹典型,進一步支持婦女和婦聯組織的作用。
  “巾幗輓霞”“最美家庭”……這些項目的順利啟動,讓南通這座大愛之城“傳遞”愛心的滾雪球效應,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原標題:南通:小老人服務老老人 “巾幗輓霞”輓手唱響“小城大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57oubjj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