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參與G2000新聞發言人培訓的範圍在逐漸擴大,培訓內容結合社會熱點應對“突發事件”是每期培訓必選項來源:新文化報 - 新文化網
    8日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省殘聯新聞發言人潘宏峰說固態硬碟優點起了曾參加的新聞發言人培訓班。那在這個培訓班中,都講些啥內容?給發言人們上課的又是哪些“高人”?
    固態硬碟昨日,記者對我省新聞發言人參加的培訓班進行了梳理調查。
  培訓模式
  主要為專題講座和預防癌症的方法模擬演練
    據介紹,吉林省新聞發佈機制於2003年9月1日正澎湖民宿式實施。新聞發言人制度也隨之建立起來。對於培訓新聞發言人的要求也迫切起來。
    記者通過查詢得知,從2004年8月份首開培訓班以來,大規模集中培訓至少有九次。其中,新聞發言人培訓班有七次,全省新聞發言人培訓班6期和吉林省黨委新聞發言人高級研修班1期;專題培訓班有兩次,新聞發佈和輿論引導高級培訓班和突發事件輿論引導培訓班各1期。
    培訓模式比較固定,主要由專題講座和模擬演練兩部分組成。時間上,一般集中於5天,也有2天和4天的。
    參與培訓人員的範圍在逐步擴大。第一期參與培訓人員,有省政府組成部門和部分直屬單位的新聞發言人及新聞聯絡員共130人;到了2006年舉行的第二期培訓班,隨著各市(州)及國有大中型企業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各市(州)政府新聞發言人、新聞辦主任和國有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新聞發言人也進入了培訓範圍;2011年7月份,吉林省黨委新聞發言人高級研修班上,省委各部、委新聞發言人和新聞聯絡員,各市(州)黨委新聞發言人和外宣辦主任,各縣(市、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參加學習。
    而每一次的培訓班也都有一定目的。諸如,在首期培訓班上,推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樹立吉林的良好形象,是吉林省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的初衷;到了第二期,則是為了“使全省政府新聞發佈質量和水平有一個新的提高”;第四期培訓班主要是為了增強有效應對媒體、主動引導輿論和政府危機公關等能力;第五期則是為了增強新聞發言人實踐能力;而在2013年舉行的新聞發佈和輿論引導高級培訓班,則是為了應對全媒體時代的新挑戰。
  授課內容
  結合實際 以社會熱點為例
    專題講座和模擬演練,是培訓班固定的形式。
    “授課內容不乏社會熱點,針對性、實踐性很強。”這是培訓班給省殘聯新聞發言人潘宏峰留下的深刻印象。他參加的是我省第六期新聞發言人培訓班。那次培訓班上,所舉案例不乏社會熱點,諸如,“7·21北京暴雨”、“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微博打拐”等。據瞭解,僅以“新媒體時代的輿情引導”和“移動互聯網發展與城市形象建構”兩個專題為例,前者運用和分析的案例近30個,後者更是多達60個。
    在最初的培訓中,會涉及一些具體的素養要求,如語言、心理素質、說話技巧等。而隨著發展,培訓內容更具有針對性,諸如應對“突發事件”,則成了每期培訓班的“必選項”。而時下,“新媒體”也成了培訓的熱點。
    培訓內容結合社會熱點,模擬更是圍繞熱點話題開展。諸如,第六期培訓班上,記者瞭解到共設置5場“新聞發佈模擬演練”,內容涵蓋階梯電價頒佈、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戰略、非法運營船隻翻船造成人員傷亡事件及學校購買疑似“黑心棉”被褥事件。
    相對於政府新聞發言人而言,黨委新聞發言人的培訓也很有“味道”。諸如,我省黨委新聞發言人高級研修班設置了黨委新聞發言人的基本素質與要求,黨委新聞發言人的工作技巧———突發事件處置與輿論引導,電視溝通素養,媒體溝通與應對,社會化媒體下的公共關係實務,輿情評估與形象管理,城市品牌形象塑造與傳播等課程。
  培訓教授
  現在的新聞發言人不能沒有實名微博
    新聞發言人培訓是如此重要,那麼由誰來為新聞發言人授課呢?
    從歷次培訓班來看,授課的主要為國務院新聞辦的領導、全國著名院校的教授、實踐經驗豐富的政府官員及國內外知名的媒體專家。
    “講課內容除了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也有‘點題’的。”昨日,曾為新聞發言人們授課的武漢大學教授沈陽表示,他就曾講過新媒體環境下的輿情應對。
    他介紹,授課內容基本上有兩大塊,一是基礎理論知識部分。諸如,新聞發佈制度,包括黨務、政務新聞發佈需要註意的內容;輿論場上的基本態勢等。
    還有實務性的。諸如,做新聞發佈時,政策性發佈和應對性發佈的區別及各自技巧等。還會涉及近期微博、論壇、貼吧、門戶網站及傳統媒體的格局情況;近期輿情熱點事件基本特點是什麼等等一些內容。
    此外,培訓還有模擬演練,都是針對一些熱點話題展開的。
    “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新聞發言人制度有了初步的發展。”沈陽教授談了他對新聞發言人的印象,但還是有幾個問題的。
    “新聞發言人開實名微博的很少。”沈陽表示,這在當下新媒體環境下,是個很大的缺失。沒有微博,在網絡當中,就缺乏跟網友、媒體及網絡環境的日常實時互動。雖然,新聞發言人培訓班在上課時,也介紹過網絡互動,但沒有親身體驗還是有缺失的。
    再一個,往往有很多新聞發言人不是單位中的“實權”領導。對於一些事件的處置,他缺乏瞭解,更不能“一錘定音”。這也是一個問題。實際上,新聞發言人往往需要全程參與到事件處置過程當中去,如果不瞭解政策或處置能力,在回答問題過程中,有可能出現偏差。
    目前,普遍還存在一種觀念:事件處置出現輿論後,往往會怪罪新聞發言人,而忽視了這是一個部門或單位工作的失職。這也給新聞發言人帶來很大的壓力。
    本報記者 王小野
  “我省公佈135位新聞發言人名單”續  (原標題:應對“突發事件”是每期培訓必選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57oubjj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